《亮剑》中赵刚的原型,歼灭蒋介石“天下第一旅”,可惜英年早逝
文|谦语谈书风
编辑|谦语谈书风
2005年,电视剧《亮剑》一经播出,广受好评。
其中,“李云龙”这一角色的原型是我国开国中将王近山。
而人们有所不知的是,政委赵刚也是有原型的。
他便是今天故事的主角,我国的开国少将吴效闵。
1965年,吴效闵升任解放军第13军原军长,深受党中央器重。
然而,这样一位优秀的将军,竟早早地离开了我们。
吴效闵的身上有怎样的故事?
他英年早逝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从厨子到将军
1921年,吴效闵出生于山西的一个富商家庭,家产雄厚,衣食无忧。
父母对他也是十分宠爱,从小给他上最好的学府,接受最好的教育。
吴效闵年纪虽小,但思想先进,在学校就参加过声援“一二·九”学生运动的游行活动。
1937年,日军浩浩荡荡攻入山西,国军力量不够,节节溃败。
他们肆意屠杀百姓,践踏中华大地,简直无恶不作,丧心病狂。
民族危在旦夕,人民陷入无尽的恐慌之中,国家被阴霾笼罩。
在国军的安置下,学生与百姓们退至后方,由国军保护。
年仅16岁的吴效闵看着犯下滔天罪行的日军们,怒火中烧,满眼愤恨。
他决定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像军人那般拿起枪,守护自己的家园。
而连长看见他时,对这个白白净净的小家伙并不看好,一看就没受过苦。
再加上脸上还戴着700多度的眼镜,并且个子矮矮的,还没有枪高。
这样的毛头小子要与日军浴血奋战,简直是天方夜谭。
因此,吴效闵被连长安排到连里的炊事班做些杂活,但他的心里很是不甘。
吴效闵虽然人在炊事班,但心还是与战士们一同站在前线。
巧合的是,机枪连就在炊事班旁边,吴效闵一有空就跑去学习。
这一来,还真让他学到了东西,眼下就差个能上场的机会。
有一次,日军架起炮火轰炸我方,机枪连人手不足,扛不住强大的火力。
首长见状很是焦急,目前迫切需要会使用机枪的战士。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吴效闵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喊道:“我会用机枪,让我上!”
吴效闵的喊声激起了全军队人的士气,他首当其冲,拿起机枪一顿扫射。
第一次上战场的他,竟是一点儿也不害怕,连长对他刮目相看。
于是,吴效闵被正式任命为班长,加入之后的各场战斗当中。
在一场与日军对抗的伏击战中,吴效闵主动请缨拿着手榴弹去炸毁敌方火力点。
由于他身材矮小,不容易引人注目,便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他。
当晚,吴效闵凭借自己灵活的头脑,成功把握局势,圆满完成任务。
战士们掌声迎接他顺利归来,连长也对他赞许有加,将他提升为副排长。
然而,这还不是他最光辉的时刻,说起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表现,堪比战神。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吴效闵歼灭了号称“天下第一旅”的王牌部队。
这个旅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由黄正诚担任旅长,而黄正诚是怎样一号人物呢?
他曾在德国上学,就读于希特勒的军事学校。
因此,他将德国的先进技术与训练方式注入军队。
再加上美式武器的加持,组成了一支战无不胜的队伍。
于是,便有了“天下第一旅”的威名,是蒋介石的“御林军”。
当年9月份,吴效闵接到上级指令,联合主力军歼灭这支队伍。
要想啃下这根硬骨头,必须具有极其精密的计划,容不得半点差池。
吴效闵带领着战士们制定好策略,就等着夜幕降临了。
当晚,黄正诚一行人正在大吃大喝,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逼近。
吴效闵抓住时机,当机立断下达进攻指令,乌泱泱的战士们呐喊着冲上阵来。
这一幕,黄正诚属实没有料到,整个队伍被打得措手不及,他本人也因此被活捉。
敌方队员知道遇袭后,迅速撤退到窑洞中,没想到吴效闵来了招“瓮中捉鳖”。
他切断了敌方之间的协作,各个击破,最终拿下整个军队。
在被俘虏的士兵中,有一个穿着怪异的人引起了吴效闵的注意。
一番盘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黄正诚。
第二天,“天下第一旅”被吴效闵歼灭的消息传遍全国。
蒋介石得知后,气得胡子都立起来了,他拍桌大骂道:
“我如此强的一支精英部队,竟败给这个无名之辈?”
就这样,吴效闵的声名大噪,得到了党中央以及毛主席的高度赞赏。
这场战斗的胜利,挫败了蒋介石的嚣张气焰,也使得我国军队士气大增。
陈赓将军也连声夸赞:“他是名真正的勇士,这一仗打得太漂亮了。”
渡澜沧江作战
1950年,流窜滇南的国民军主力被一一剿灭,残余势力往西南方逃窜。
当即,中央派周学义与吴效闵兵分两路,联合消灭残余势力。
吴效闵率领军队越过哀牢山,驻扎于曼团村寨,以此观察敌人的走向。
当得知国民党军队已经渡过澜沧江,吴效闵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因为按照原先的计划,并没有渡江作战这一环,存在这方面的漏洞。
再加上此地与北方文化差异明显,如此贸然渡江恐怕会引起与当地人民的冲突。
吴效闵一时失去了主意,只能待定,先查看对方的军情,再做打算。
没有当地人民的支持,强行渡江很容易遭到伏击,风险巨大。
经过再三考虑,吴效闵决定撤回内地,就在这时,他接到了召存信。
信中表示让吴效闵带领军队追击残余势力,解放西双版纳,至于船只等问题,由当地人民支持。
有了这封信,吴效闵信心大增,决定连夜带领军队横渡澜沧江。
2月15日夜幕降临之际,江上浓雾弥漫,正是渡江的好时机。
于是,吴效闵筹集20多条木船与木筏,趁着夜色渡江。
敌军发现吴效闵一行人追上来,立刻发起反击,岸上的解放军士兵迅速压制。
顿时,硝烟四起,炮火声响彻天边,几个小时后解放军便占领了敌军据点。
解放军奋勇杀敌,短短半个月的时间,西双版纳就得以成功解放。
一代战神陨落
后又经过抗法助越战争,1964年,吴效闵荣升少将。
1965年,吴效闵被任命为解放军第13军军长,之后又升任为昆明军区副司令员。
他一心为国家着想,心系人民百姓的安危,常常挑灯工作到深夜。
吴效闵知道,国家的安危与每个战士的素质息息相关,因此亲自带队进行拉练。
1977年,他又被调至济南军区,不久之后,他病倒住进了临沂的部队医院。
当时正值副总参谋长李达前来济南视察,吴效闵说什么都要回去。
于是,经过几百公里的舟车劳顿,他最终及时赶回了济南。
当年晚上,吴效闵身体状况不佳,他的妻子正准备去叫医生,却被他一把拉住。
他说:“太晚了,不必麻烦,我休息一下便好。”
谁知,吴效闵这一躺下,竟再也没有起来。
一代战神就这样如同星星般陨落,他逝世的那天正好是他56岁的生日。
只可惜天妒英才,他的生命终结在了一个平静的夜晚。
结语
吴效闵将军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令无数战士痛心不已。
他去世后被授予“革命烈士”的称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将领。
那份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为中国人民的幸福安宁而奋斗终身的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