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微口中的志愿军:最凶狠,最文明,打起仗来不要命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1950年底,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遭遇车祸。 美军不得不任命一位新的司令,接替沃尔顿·沃克的人就是李奇微。
在优先考虑军事技术的美国将军中,李奇微是一位罕见的战略玩家,也是一个非常难对付的对手。 他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 早在二战时期,他就展现出了军事才能。
1943年,李奇微一手策划了西西里空降战。在著名的诺曼底登陆中,他被调往法国帮助协调作战。 1944年,因在战争中表现突出,被任命为第18空降军军长。 他成为二战期间第一批进攻德国的美国人,为二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参加朝鲜战争后,李奇伟屡次做出怪招,让志愿军吃尽苦头。 他是一个令志愿军高层头疼的人物。 就连大名鼎鼎的彭德怀也不敢小觑李奇伟。 志愿军高级指挥员对李奇伟给予了高度评价。
对于李奇伟来说,志愿军的实力不容小觑,他对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也十分尊敬。
李奇伟曾在回忆录中这样形容志愿军:最凶猛、最文明的敌人,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战斗。
最凶猛和最文明,是两个含义完全相反的词。 那么李奇微为什么要这样描述志愿者呢? 他为何如此赞扬志愿者?
李奇伟是谁?
自中国发动抗美援朝战争以来,美国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的蔑视和傲慢使得美军在朝鲜战争中未能取得预期成果。 许多以前被美国占领的朝鲜阵地都被中国志愿军夺回。
但对于一支军队来说,这还不是最可怕的事情。 最可怕的是,军队里的士兵正在逐渐失去勇气和信心。 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在战败后因精神恐慌遭遇车祸。 连统领都达到了这个程度。 你可以想象8团普通士兵的状态。
在李奇伟的认知中,他接触到的美国大兵都是自信、张扬、乐观的代表。 但当他看到朝鲜战场上的美国大兵时,他之前的认知被完全颠覆了,这也让他第一次认识到了志愿军的强大。
李奇微接手的军队的精神面貌是怎样的? 他们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但恐怕没有一件武器比他们的志愿军逊色。 他们都很沮丧,有的只是沮丧。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迷路的狗。 他们的精力已经被志愿者磨光了,以前的自信完全丧失了。
底层的士兵如此,许多中高级将领也同样慷慨。 他们最期盼的就是尽快离开朝鲜战场。 就连当时朝鲜战场的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犀利了。 当时韩国的军队比美军还要迟钝,根本就不像军队。
李奇威接手了这样一支军队。 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为了重新获得战争的优势,恢复士兵的信心,此时的李奇微比任何人都更需要一场胜利。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李奇伟果断放弃了防守首尔。 毕竟这样的军队他想防御恐怕都防御不了,而且还会降低士气。 因此,他选择直接撤离首尔的所有士兵,然后等志愿军和朝鲜进入首尔安定下来,然后突然发起反击。
这一举措见效很快。 志愿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美军的士气和信心也随之恢复。
李奇伟为何这样形容志愿者?
李奇伟在回忆录中用了很多例子来支撑他对志愿军的看法,比如他用大量笔墨写下的云山之战。 虽然李奇伟当时没有参加朝鲜战争,但是对于美军的失败他却了解很多。 预计这些情况在美军内部都不是秘密。
在李奇伟的描述中,志愿军完全不顾生死。 他们一次又一次向美军发起冲锋。 尽管美军火力强大,但志愿军依然毫不畏惧。 就这样,他们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云山战役中,朝鲜第6步兵师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志愿军彻底击溃。 紧接着,志愿军一口气击溃了朝鲜第2军。 当战场情况被美国了解后,只剩下三个营进行有效抵抗。 云山之战,美军的惨败已不可挽回。
李奇伟还特别提到了志愿军的军号声。 在李奇伟看来,这是一个令人头皮发麻的声音,而这个声音对于很多美军来说也是一场噩梦。 因为他们知道,当志愿军的冲锋号角响起时,志愿军的每一个人都会按下一个开关,义无反顾地向前冲锋。 无论前方的炮火有多猛烈,他们都会冲出一条路。
看到这样的一幕后,不少美军彻底失去了信心,心理防线崩溃了。 而随着军号一次次吹响,美军心中的恐惧也会一次次被放大。
李奇伟在回忆录中不止一次表示,这是志愿军的一种心理战术。 当志愿军看到战友冲锋在前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士气和战斗力,也会对美军产生非常强大的心理威慑力,直接影响美军的作战能力。 可见当时美军对于志愿军的冲锋是多么的忌惮。
同时,李奇伟还提到,在他一生的战斗生涯中,只有志愿军能够使用这种战术,给对手带来巨大的压力。 即使其他军队知道这个战术非常有用,而且很容易学习和模仿,但效果也不会像志愿军那样好。
此外,李奇伟对志愿者的神出鬼没感到惊讶。 在李奇伟眼里,志愿军就是一群夜里熬夜的人。 由于志愿军总是在白天隐藏,美国空军根本无法探查志愿军的行踪。 志愿军夜间行军时,都是步行行军,不使用任何手段。 机械设备援助。 志愿者的调度能力非常强。 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仍然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内在指定的地点完成组装。
近战和夜战是志愿军的拿手好戏,但由于外部条件不及美军,志愿军被迫退出。 李奇伟的回忆录中还记载了许多相关事迹。 比如,很多美国大兵在夜间值守时,都会不知不觉地被志愿者触碰。 等他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哪怕他们发出警告,或者拿起枪,都无法还手。 这导致很多美国大兵在晚上休息的时候都时刻绷紧手臂。 他们害怕晚上有志愿者过来,稍有动静就会刺激他们的神经。
这也是为什么李奇伟说志愿军很猛的原因。 毕竟志愿军战斗力还是非常勇猛的。
众所周知,我国的军队自建立以来就有着非常优良的作风,这也与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密不可分。 我国军人上战场前必须学习国际战场法。 不仅如此,我们还有自己更详细的规定。 士兵们不会故意刁难敌方俘虏或伤员,即使他们在前一秒受伤了。 比他的战友。
要知道,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也没有将那些有血海深仇的日寇俘虏全部杀掉。 我们还对一些伤员进行了大量的救治,不让他们死去。 尽管很多士兵心中怀有很大的仇恨,但他们并没有为难他们,保障了对方的人权。
朝鲜战争期间尤其如此。 李奇微在回忆录中不止一次赞扬志愿军的文明。 要知道,在中国参加朝鲜战争之前,朝鲜是通过直接枪杀美国战俘和伤兵来治疗的。 只是中国的做法与朝鲜完全相反。 这不仅让李奇微对志愿军十分敬佩,就连普通的美国士兵也对志愿军的行动表示钦佩。
当一些美国士兵回忆起被志愿军俘虏后的情景时,仍然非常感慨和感动,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一支非常有爱的军队。 即使面对频繁交战的敌军,他们也依然不失仁慈。 心。 要知道,当时中国军队的补给是非常困难的。 很多粮食经常无法运到前线,很多战士都忍饥挨饿。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都会把仅有的一点食物分给囚犯,让他们不那么饿。
志愿军在救治被俘伤员时,不会伤害对方。 不过,当时志愿军的医疗条件也很差,所以志愿军一般都是用担架把伤员抬到路边然后离开。 起初,美国以为这是志愿军设下的陷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明白,志愿军是真心希望这些人得到治疗。 许多幸存的伤员和医务人员可以证明志愿军所做的一切。 。
志愿军的行动让很多美国军人印象深刻。 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想重返战场。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害怕与志愿军作战,而是因为他们不想与志愿军作战,也不想伤害志愿军。 许多曾经受到志愿军青睐的美国军人都主动要求离开战场。
国际社会得知志愿军对待战俘的做法后,认为这是非常聪明的举动。 这种人道主义关怀,为志愿军树立了非常鲜明、威严的形象,也能起到心理作用。 因为只要人类还存在,在受到这样的关怀之后,就没有人会有任何伤害志愿者的想法。 就连讨厌志愿军的美国人看到这一切也会消失。
连麦克阿瑟都非常钦佩这些志愿者。 作为当时美军的最高指挥官,他最了解朝鲜和志愿军的做法。 我相信世界上没有哪个将军愿意看到自己的士兵被敌人俘虏后惨遭杀害。 如果对手是志愿军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麻烦了。
这就是为什么李奇伟说志愿军是文明的。 相信在李奇伟的心目中,志愿军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存在。 一方面,他根本不想和志愿军这样的军队打仗,因为志愿军非常勇敢无畏,让人感觉所向无敌。 另一方面,志愿军对战俘的优待让他十分欣赏和认同。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奇伟在回忆录中这样评价志愿军:最凶猛、最文明的敌人。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