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故事】珠峰上的陕西测绘人 ——英雄团队“国测一大队”口述来之不易的荣

【档案故事】珠峰上的陕西测绘人 ——英雄团队“国测一大队”口述来之不易的荣

贺瑾

“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简称“国测一大队”,是此次完成珠峰测量任务的英雄团队。“英雄团队”四个字我们知其不易,却不了解其深意,带着崇拜、敬意,也带着揭开测绘人神秘面纱的探究心理,本期档案故事带您走近这样的一群人......

信念和基准:忠诚一辈子 奉献一辈子

站在刚刚完成预检的“国测一大队精神展示室”,映入眼帘的是几个大字“忠诚一辈子 奉献一辈子”,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纪检组组长白映辉说,这是2015年7月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6位老队员、老党员回信中的一句话,是鼓励鞭策,也是陕西测绘人的信念和基准。这封信全文共343个字,第一段是对国测一大队1975年首测珠峰时艰苦付出的肯定,第二段是对大队及全国测绘战线队员不畏困苦、不怕牺牲、默默奉献的褒奖,第三段是总书记对全党党员提出的殷切希望,要求广大共产党员要始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

1975年首次公布珠峰高程,那么这支长期野外作战的队伍到底多少次冲击过世界最高峰,又多少次登顶完成过测量任务呢?“60多年来,国测一大队队员两下南极、七测珠峰,36次进驻内蒙古荒原,48次深入西藏无人区, 49次踏入新疆沙漠腹地,足迹遍布全国除台湾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徒步行程超过60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大队先后有46名队员为了祖国的测绘事业以身殉职”,在详实的数据面前,大家咂舌了,震撼、钦佩、无法想象,于是更想深入了解这群测绘人的感人事迹了。

幸运的是,在参观“荣誉室”珠峰测绘实物及模型部分时,参与此次珠峰测量任务的新技术应用部主任陈真赶来了,于是大家有幸听到亲历者讲述平凡且伟大的故事。

平凡且伟大:那些在珠峰上的日子

珠穆朗玛峰,地球之巅,我国版图上这一至高点的相关数据,之前一直被外国测量权威垄断。精确测定珠峰高程是一次挑战生命极限的科学探索,也是人类认知自然(地球)的重要标志,更是一个国家主权、科技水平与综合国力的象征。它蕴涵着先进的科学技术,体现了国家的测绘实力,也凝结着测量队员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忠诚。作为国家的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专业大地测量队伍,国测一大队七次勇闯“生命的禁区”,为我国地球科学等研究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测绘保障。大队先后在1966年、1968年、1975年、1992年、1998年、2005年和2020年七测珠峰。

2020年珠峰测量,令陈真记忆深刻的便是“三次冲顶”。那时的珠峰测量工作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从海拔5200米到8834米需要四天时间,而海拔6500米的营地被誉为魔鬼营地,在山坳处的营地氧气稀少,每行走一步都是考验。2020年5月27日,登山队员第三次冲顶,上午11时许,登顶队员成功在峰顶立起觇标,并使用GNSS接收机通过北斗卫星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使用雪深雷达探测仪探测了峰顶雪深,并使用重力仪进行了重力测量,这是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此时,在珠峰周边海拔5200米至海拔6000米的6个交会点,测量队员开始同步开展峰顶交会测量和GNSS联测,成功获取珠峰高程测量数据,他们终于胜利了。为了使队员们坚定信念,白映辉在珠峰大本营临时党支部主题党日时发言,他说:“这三次冲顶,第一次是信心、第二次是决心、第三次是耐心,大家坚持下来了,没有辜负国家赋予的重任。”

测绘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一种传承。珠峰地区号称生命禁区,氧气含量约为内地的三分之一,在海拔超过6000米后,队员们每攀爬一步都是异常得艰难。而在1975年首次测量时补给和装备还不够充分,郁期青郁老在完成珠峰北坳测量任务后,因疲劳过度引发肺水肿、胸膜炎,在医院抢救了二十多天后死里逃生,体重从141斤掉到了70斤,牙齿几乎全部掉光。2005年,虽然技术装备比30年前高端了许多,但峭壁陡崖、冰沟暗河、严重缺氧和暴风雪频发的恶劣环境,依然让队员们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任秀波冒着双手被截肢的危险,脱掉羽绒手套操作重力仪,把重力测量推进到了7790米的世界新高度,他的妻子听到这个消息后泪流满面,说:如果你的双手截肢了,我就是你的双手。2020年6月3日,大部分测量队员抵达西安,大家列队欢迎英雄凯旋归来,各方媒体都簇拥他们身旁,而此时,仍有部分队员坚守在珠峰,继续完成后续相关测量任务。

采访时问陈真,野外测绘工作总面临着人类极限的各种挑战,那么会不会作战前思想动员啊?陈真笑笑:“许多队员都是踊跃报名参加这项艰巨任务的,一个测绘人一生能够参加一次这样的任务是至高的荣誉,当选择了测绘这项平凡的工作,早就在思想上做好准备了。”

这就是平凡且伟大,对测绘人来说这是他们平凡工作的一部分,对旁观者来说,却被这种伟大的情怀感动到无以复加。

支持与坚守:测绘人和他们的身后

在陕西测绘局的大院里,大家发现家属楼与办公区离的很近,家属们貌似是其中的一部分。据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陈向阳介绍,军功章的另一半也是有故事可讲的。测绘工作者一直被人们誉为“开路先锋”,新中国成立初期,测绘工作的艰苦程度是今天人们难以想象的,几块篷布撑起来就是简易帐篷,三块石头支起一口大锅就是大伙房,带的干粮经常硬的嚼不动,野外取的水里有各种各样的杂质,吃坏肚子是常有的事儿。那时的测绘装备十分落后,队员们外业工作是靠着骆驼、牦牛、架子车这些近乎原始的交通工具,奔走在荒凉的戈壁、浩瀚的沙漠、险峻的高山、苍茫的荒原,不少人因此患有肺气肿、肝炎、关节炎、胃病、心理疾病等与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疾病。除了物质的匮乏、身体的损害,队员们还常年忍受心灵的寂寞,他们中有很多人因为常年奋战在无人区,变得寡言少语,甚至不懂与人交谈而略显木讷,但他们执着坚持,对待任何事都丁是丁卯是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队员们以超常的坚忍,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的测绘任务。

在荣誉室里有这样一幅照片,记录了队员们收测归来,家属们集中给测绘队员洗衣服的场景。队员们每年有七八个月的外业工作,他们常年奔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家里的重担就落在了妻子的肩头,军功章有测绘队员的一半,也有这些站在队员们身后默默支持测绘事业辛勤付出的队员家属的一半,正是由于身后的支撑和坚守,队员们才能够勇敢地向前冲。

测绘人除了要承接珠峰、南极等高难度任务,还有一项任务也是危险重重,那便是应急监测任务。2015年8月12日,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突发特大山体滑坡,65人失踪。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立即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测绘保障I级响应,要求利用国测一大队的合成孔径雷达协助进行山体变形监测,用科学可靠的测绘技术为救灾提供帮助。早已整装待命的国测一大队,接到指令后迅速成立8人应急监测小组,携形变精度达0.01毫米的微形变监测系统星夜奔赴灾害第一现场。抵达灾区后,现场的景象令人不寒而栗,大面积土石塌方,山体滑坡一侧露出凌厉的岩石切面,高处的很多石块卡在半山腰,泥土及山石间或向下滑落。接连几日的暴雨侵蚀,加之滑坡灾害打破了周围山体的应力平衡,极有可能发生二次滑坡灾害,严重威胁着山下开展救援工作的武警官兵的生命安全,应急小组要做的首先是获取灾区影像,同时监测滑坡体和对面高危山体的形变,保障现场救援队伍的生命安全。为了能给设备选择一个科学稳定的监测点,陕西局副局长王晓国和时任大队长肖学年分别率领两个作业小组冒着间歇细雨、顶着落石危险,横穿滑坡核心腹地为设备踏勘选址,周围还有细沙碎石不断滑落,十几公分宽的裂缝随处可见。最合适的点位由于有二次垮塌的可能且设备无法运达,监测点最终选在了紧邻滑坡现场东北方向的陡坡上,这里原来是矿厂的一处存放雷管的小库房,大家要在仅约10平方米的简易房顶用来架设合成孔径雷达装备,8名应急监测队员选择驻扎在此,面对距离不足百米的不稳定高危山体,开展24小时实时动态连续监测。期间应急小组做出两次高危预警,第一次,通过数据处理发现,对面山体一小时内发生了6公分的形变突变,迅速报告救援指挥部,救援指挥部下令所有救援队伍撤离到安全区以外,只有国测一大队的队员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然地在滑坡灾害一线执着坚守。第二次高危预警是在凌晨一点多,再次发现对面山体在半小时内发生了8公分的形变突变,而夜间温度变化小,基本排除了山体热胀冷缩的影响,正当大家分析数据结果的时候,对面山体一块巨石滚落,几人讨论后做出决定,如果对面山体发生滑坡的速度较快,大家下山逃生极有可能被滑坡体掩埋,不如就在监测点上按兵不动,如果滑坡体能掩过监测点,那也只能听天由命了,队员们虽然有对家人的顾虑还是决定坚守,所幸最后没有发生滑坡次生灾害。虽不易,但测绘人提供的灾前、灾后地理信息影像和分析数据,成为应急救援指挥的重要支撑。在危急关头,他们舍生忘死、坚守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关于陕西测绘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走近他们,方知他们不只是只懂伏案工作的高科技怪咖,也不是在野外不近人情的工作机器,他们有七情六欲,有彷徨与不舍,但最终他们薪火相传,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才有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绩。他们是一群顽强、乐观、奉献的勇士,不惧风雪,不止攀登!

最后为国测一大队——英雄团队打CALL,推荐大家参观“国测一大队精神展示室”(分为矢志不渝 为国测绘、艰苦奋斗 开路先锋、薪火相传 甘于奉献、政治保障 党建铸魂、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五部分),聆听更多故事。

(本期图片由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供)

相关推荐

​北碚天府茶馆|西山

​北碚天府茶馆|西山

100

北碚天府茶馆|西山 微信ID:北碚在线 山城虽荒芜,竹树有嘉色。郡俸诚不多,亦足充衣食。外累由心起,心宁累自息。尚欲忘家乡,谁能算官职?宜怀齐远近,委顺随南北。归去诚可...

​洛克比空难疑云

​洛克比空难疑云

203

洛克比空难疑云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远 公元1988年12月21日,就在西方圣诞节将至的日子,苏格兰洛克比小镇上空,一声巨响,一架泛美航空的波音飞机直接在空中解体,飞机上的乘...

​谁该为刘兰芝的死负责

​谁该为刘兰芝的死负责

195

谁该为刘兰芝的死负责 日前见过一篇题为《谁该为刘兰芝的死负责》的文章,观点是“刘兰芝的死她自己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理由是:刘兰芝对焦母不该逆来顺受;刘兰芝对焦仲卿...

​忆我的父亲朱剑秋烈士

​忆我的父亲朱剑秋烈士

174

忆我的父亲朱剑秋烈士 每到清明时节,我都要回趟老家。今年回来,我先到弟弟家,留下了祭父母的念物,然后找来大侄子朱树峰,专门商量一下关于挖掘整理当地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

​目前我眼中的泰国房产销售和租赁市场

​目前我眼中的泰国房产销售和租赁市场

130

目前我眼中的泰国房产销售和租赁市场 前几年,不少国人都投资了泰国的房产,目前来讲,今年截止到10月份,中国人依旧是泰国公寓投资的第一名,很多人投资了泰国房产之后就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