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觉得2019年高考数学难?是你没见过这一年的!葛军:越来越简单
2019年高考数学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注定是他们人生中难忘的一次考试,大家纷纷抱怨说19年的数学题太难了,很多人吐槽说不知道19年的是数学题还是艺术绘画,很多同学都是直接空白的。
而全国卷三的数学题直接考了一朵云……
很多考生呆住了……
问题在于考的很多知识点据说老师都没教过……这怎么考?
因此葛军又一次无辜的问鼎热搜,很多同学认为今年数学这么难肯定又是葛军出的题,但是葛军自己在6月11日亲自澄清自己并没有出今年的试卷,而且他表示近些年的数学不是越来越难,反而越来越简单了。
“我是葛军,就是大家说的所谓“爱出变态”高考题的那个葛军。每当高考数学试题难,就要把我推出来“吊打”一番,说正是我出的题,超难,为难了广大考生。
我想说,这是一个怪现象(其实是一个大冤案)。我郑重声明:我没有参与2019年全国高考数学的命题。
我只参加过2004年、2007年、2008年、2010年江苏省高考数学卷的命题工作。除此之外,都是谣言。我没有参与过任何一年高考全国数学卷的命题工作,也没有参与任何江苏以外省份的高考命题工作。
高考过程中,拿到考卷,发现考题与自己平时所做的不太一样,甚至感觉有点难、不会做,考生们会产生恐慌,甚至失落,我很理解这种心情。因为考题的难易程度涉及到考分,涉及到排名,最终会影响大家的高考录取结果。每一分都很关键。一旦高考的排名与自己平时的排名有落差,大家就会产生抱怨的情绪,这种情绪需要发泄,需要有人来背锅,不知为什么,我就成了那个“背锅侠”。从这个意义上,我也是一个高考的“受害者”(苦笑)。
但话说回来,现在的高考数学考试,是越来越难了吗?我觉得并没有,反而可能是越来越容易了,才导致区分度低,使得每一分的重要程度加大了。严格来说,每一年的高考题,都不会超纲。因为高考命题是由一个团队来完成的,既不可能由一个人决定考题的难易程度,也不可能让难度超纲的考题出现。高考的事情很复杂,希望大家不要再将关注焦点放在高考的命题人身上。我本人也不希望成为高考题的“符号”,每年6月,都被拿出来点评关照一番了。谢谢大家。”
连“葛大爷”都说高考数学越来越简单了,那哪一年的数学最难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国高考数学最难的一年,全国平均分才26分!
1984年高考:数学最难年
很多同学每年考完数学都会抱怨说数学难,但是数学真的是越来越难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高考作为我国全国性的选拔考试,它的难度肯定是有一定的梯度的,不可能让所有人都不会做,更不可能让所有人都会做。
如果有一年题目出的过于简单没有选拔性,或者题目太难好学生和一般的学生都做不出,那么这一年的题目出的就是失败的,下一年绝对要换命题组。
而在1984年那年的高考是我国高考史上数学最难的一年,据数据统计那年我国数学平均分仅为26分,北京市的数学平均分只有17分,无论是满分100分还是150分这都是一个非常“夸张”的事情,因此那年被称为是高考数学有史以来最难的一年。
19年的数学卷出的很好
今年高考数学下来有很多考生直接给考哭了,甚至还有开考十分钟想要离场的同学,他们都认为今年的题目太难了。
但是,我认为数学题目的难易程度是和考生能否考上好大学没有直接关系的,你觉得难,其他同学肯定也觉得难,如果大家都做不出来最后一道压轴题,那大家的水平线还是一样的,如果你把最后一道压轴题做出来了,那这道题目就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本来题目就应该有区分度的,因为不可能所有考生都能上清华、北大。
所以,19年的数学题目出的没有问题,有层次、有基础,既能考察考生对基础的掌握程度,让很多考生能考120多分,又有区分度,压轴题区分学生,如果能做出压轴题那就应该多拿12分,通过这些题目区分出学生之间的差距,这就是高考卷子应该做到的。
高考难度越来越简单了
高考数学的难度真的像葛军说的那样,越来越简单了吗?
事实上从2003年之后,我国每年高考数学的难度其实都不是特别的大,反而更加趋向于对知识灵活运用,不像以前题目那么死板和老套。
之所以很多同学认为难,是因为题目的区分度和考生自己的不细心,有很多考生自己会做的题做不对,再加上有区分度的题目不会做,所以就会觉得题目很难。所以同学们不要总是埋怨数学难度大,自己真正好好学才是硬道理。
面对这样的数学,孩子们怎么办?
在高考中,最能拉分的就是数学。要想考取一个理想的好大学,必须要学好数学。要是进入大学想学理工科,那更要学好数学了。因为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他们无一例外的数学都很好。
就拿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来说,他能有如此成就也和他的数学好有很大关系。他不仅是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个出色的数学家,他的杨-巴斯特方程,仍是现代科学家重要的数学工具。
其实杨振宁一开始对数学也不是很喜欢,他也是上了刘薰宇先生的课才喜欢上数学的。
刘薰宇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跟教育家,他跟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还是同学。
1983年,杨振宁在向中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数学过程时,就专门提到了刘薰宇先生。
他说:“有一位刘薰宇先生,他是位数学家,写过许多通俗易懂和极其有趣的数学方面的文章。我记得,我读了他写的关于一个智力测验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这些极为重要的数学概念。”
杨振宁有如此大的成就和刘薰宇先生有莫大的关系,刘薰宇先生对他的影响甚大。
刘薰宇非常擅长进行数学教育,中国那个年代的科学大师基本上都受过他的影响。
可见一个好的老师,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多重要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目前的学校教育,数学是决定一个孩子能否考上大学,或者考上什么大学的关键学科。
今天向大家推荐著名科学杨振宁先生着力推荐的一本数学教材,这也是杨先生自小爱上数学的一本启蒙教材。
这套书一共有三本,一本是《马先生讲数学》
刘熏宇化身马先生,讲解了一百多道题,主要讲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四则问题
第二本《数学趣味》
主要讲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我们讲万物皆数学,通过万物来学数学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数学的园地》
刘薰宇简直就是科学家里的段子手,里面的函数知识全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段子,小孩子看了爱不释手,妙趣横生,又引人入胜,实在是培养孩子数学兴趣的一本好书。
这个书合适小学生以及初中生,可以做为他们的自学教材。让他们能够课外自学。
除了专业严谨以外,还创造性地加入了许多幽默的话语。你能想象吗?刘薰宇先生能将数学题编成段子,让孩子在学习的同时感觉乐趣多多。
因为是中国数学家写的,所以里面有很多中国的数学妙题。比如什么是“八仙过海”和“韩信点兵”?
这套书适合小学生以及初中生,可以作为他们的自学教材。让他们能够自我学习。这套书内容生动有趣,而且充分与生活结合,真正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故事当中。
所以,大家可以给自己的孩子看看这本激励了世界最牛物理学家的数学启蒙书。
其中第三本《数学的园地》是最难的。里面讲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虽然有点深,但讲解的方法很妙,只要能吃透,初中数学基本就不用愁了。
点下面的横条参团:
刘薰宇数学【一套三本 】
¥69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