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张继科是马琳克星?原因绝对不只是拧拉这么简单
原标题:为什么当年张继科会成为马琳克星?(懂的来,绝对不只是因为拧拉)

先放下张继科是不是马琳克星这个问题不谈,看一下以下这几点事实。
1. 马琳出生于1980年,1996年进入国家队。张继科出生于1988年,2003年进入国家队。一个运动员的运动生涯能有几年?这两个人可以说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年龄对竞技体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就说不用跑来跑去的电子竞技,赛场上能见到几个奔三的选手?
2. 2008年9月,正式开始实行“禁胶令”。记得禁胶令以后有过一个对国家队现役队员的采访,普遍反映球速较之前有所下降,本来防不住的球现在防得住了。这对马琳的打法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抢攻被防住就意味着进入相持,不论下一板是不是主动能不能得分对体能的消耗都是很大的。而这个时候已经是马琳整个职业生涯的巅峰,却只是张继科职业生涯的开端。
3. 接下来就是乒乓球打法的发展,这就不得不提拧拉了。本来马琳的技术特长是前三板,发球或者接发球都摆个短,对方的对策一般就是摆短或者劈长,摆短很少能有控制得过马琳的,劈长落点速度少一个就被一板打死。于是大家见到马琳都很惆怅。后来这样一个技术开始流行,不论你发球什么旋转什么落点,我都反手强行把球变成上旋。上旋球的速度比劈长的速度快多了,哪怕旋转不强落点不好,也是很难抢攻的。
最后引用张继科的话:比赛输赢很正常,谁也不可能一直赢下去。

4,无机胶水对马琳杀手锏侧身爆冲影响很大
5,张继科的防守能力也是一绝,虽然马琳的爆冲由于胶水和年龄问题威力减少不少,但张继科还是能防住不少,印象最深的是鹿特丹选拔赛,马琳最后一局落后很多,找了个机会倒地侧身爆冲张继科反手,几乎是拼命发力了,还是被张继科防了回来。
6,张继科反手拧拉太强,马琳后期主要面对张继科许昕马龙王皓四个人,其中许昕当时拧拉很少使用,水平不够。王皓虽然拧拉牛,但线路简单。马龙拧拉力气较小。至于国外选手,虽然波尔奥洽水谷都会拧,但是马琳的发球他们都拧不好,只好搓。只有张继科,反手力量大,线路变化无常。马琳最擅长的是三板斧,先发下旋或不转球,等对方摆短质量稍微差一点,近台强拉下旋,张继科不但把下旋变成了上旋,而且速度快,落点远,位置变换多,马琳根本站不稳,也无法站在近台,无法施展擅长的爆冲。
7,张继科反手拉球力气很大,马琳无论推挡还是侧切横打均防不住,很容易被锁住反手。
8,张继科心理素质强过马琳,面对生死之战,马琳有时都不敢侧身,用不擅长的横打和对手硬撑,而张继科勇于侧身,勇于拧大角度。
作者:黄思永

看了很多场马琳对张继科的比赛,给人总体感觉是:马琳打张继科从来就没有好打过。包括以前有机时代或者08年以前基本都一样。只是09年以后这种感觉更明显而已。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张继科的调右压左这个大战术在马琳身上运用的很成功。不得不提,张继科的反手拧拉确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马琳的发球强攻等强势技术和小球控制技术的发挥,但也许有人会有疑问——王皓的拧拉也很不错,为什么马琳照样能赢他呢?这确实是王皓的拧拉质量比张继科的质量要低一点,在高水平比赛中,质量低一点,结果可就差了很远了。
2、张继科的防守很不错 。马琳的进攻有时候不足以打穿张继科。尤其反手位的防守相当稳定(我觉得,这也是张继科相比王皓的最大优势之一)
3、张继科的发球马琳一直都没怎么接好,给了张继科很多反手进攻的机会。反过来看,马琳的发球,张继科算是所有运动员里处理的比较好的,马琳发球强攻的难度又加大了。
顺便说一样,张继科的正手中远台对拉稳定性不是很好,和马琳这样的正手对拉其实还是略微下风的,主要表现就是控制力不好,往往是对了几板后就失误(出界的居多)但这样对拉的机会毕竟不多,所以对他战胜马琳影响不大。
这些就是我平时观察的一些体会,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