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镇县属于哪个市(山西省天镇县属于哪个市)
天镇县属于山西省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东北端,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东临河北省怀安县,南毗河北省阳原县,西接阳高县,北楔内蒙古兴和县,大同市天镇县总面积1718平方公里,辖5镇7乡,常住人口为160691人。

地理位置
天镇县地理位置在东经113°53′30″至114°32′30″,北纬40°9′8″至40°40′35″。西距大同市80公里,东距张家口市85公里、距北京300公里,北距呼和浩特市200公里。
地形地貌
天镇县系阴山山系,属大同断陷盆地,地貌复杂,地层古老,整个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微倾,海国土总面积1635平方公里,东西宽54千米,南北长65千米。最高海拔2100米,最低海拔976米,地貌特征为山区多、平原少。
气候特征
天镇县为大陆性北温带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90—128天,年均日照时数2827小时,年均气温6.4℃。

历史沿革
1、周为代国领域,战国时为赵国延陵邑;秦置延陵县,西汉置阳原、延陵二县,属代郡。北魏改置广牧县,属附化郡。
2、隋为玉泉驿,属马邑县,后置玉泉县。唐仍称玉泉驿,后置天成军。
3、五代北周时期属云中县。辽代始为天成县,金改为天城县,元仍名天成县。中统三年(1262年)改属兴和路。
4、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属大同府。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天成卫兼置镇虏卫,属山西行都指挥使司。洪熙元年又添设镇虏卫。
5、清顺治三年(1646年)并天城、镇虏二卫为天镇卫,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始称天镇县,属大同府。
6、民国属雁门道。抗日战争时期,天镇县南部山区为根据地,属晋察冀边区。
7、1948年3月天镇县解放,1958年并入阳高县,1961年又恢复天镇县,仍属雁北专区;1967年属雁北地区。1993年属大同市。
特产美食
1、天镇豆腐干
天镇豆腐干是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的特产。天镇豆腐干咀嚼时有韧性,用手拿有弹性,食到嘴里咸香可口,是一种极有特色的地方风味食品,深受大同市人民群众的欢迎。

2、天镇凉粉
天镇盛产土豆,土豆经过加工制成淀粉,然后再一次进行加工,成为粉条或者是凉粉。每到夏季,凉粉成为当地盛行的小吃,在街畔摆摊出售,也可以在街头铺面上出售,生意格外兴隆。
3、天镇豆腐皮
豆腐皮系天镇县城的传统名产。天镇城的豆腐皮,薄如纸张,筋似皮条,色美味香,价廉物美。用豆腐皮做的各种冷、热、荤、素菜,其味道之香,真是名不虚传。

4、黍子黄糕
黍子黄糕是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的特产。“三十里地的莜面,四十里地的糕,十里地的荞面饿断腰”对于天镇人来说黄糕就是他们的最爱,黄糕的做法和吃法好好多种,一般都是素糕和油炸糕。
5、天镇唐杏
天镇唐杏单果重150-170克,果形圆润,果面黄色,硬脆爽口,口感细嫩,果实肉厚,丰味甘美,酸甜适口,营养丰富,并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6、天镇块垒
天镇块垒是用纯莜面或掺和土豆碎未的莜面,加以蔬菜或野菜、榆钱、槐花等搅拌做成不规则的疙瘩状、块状的食品。因其任人手或筷子随意搓拌、搅拌,形如块状堆起的食品,故名“块垒”。“块垒”的食用方法分为两大类:蒸熟食者名曰“蒸块垒”;炒熟食者名曰“米块垒”,加油炒者则为“油炒块垒”。吃“块垒”时佐以蒜汁、辣椒酱等,风味更加独特。
旅游景点

1、慈云寺。是天镇县现存边塞历史文化文物的典型,以其历史久远,规模宏大而著称,于1957年山西省政府审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晋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慈云寺始建于唐代。清朝,亦屡有修葺,但一直保持元明朝时的建筑风格。

2、沙梁坡汉墓群,有汉墓41冢,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汉墓群在县城南8里沙梁坡上,俗称谎粮堆。1989年修筑国防公路天(镇)走(马驿)路,最大一冢为东汉郡守级官职墓葬。出土剑、六博等文物,都归入雁北文管所。现有4冢汉墓,高3.5—7米,最大直径21米。

3、保平堡。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修筑,周长一里七分。城墙高3.6丈。筑有东门。东门高5米,宽3米,进深11米,砖券门洞,此堡堡址海拔1255米,占地41亩。1990年基本无人居住,荒废。

4、李二口长城。 天镇所辖地域一直是汉民族与北方蒙古游牧民族相融相争的地方。长城,在天镇北川还有汉长城、北魏长城遗址,规模较小,墙体不存,仅留残迹和基础。现存比较完整的是这些明代的外长城。天镇县境内明长城修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全长68.55公里,现存完整墙体的有32.35公里。一般高6到10米,宽5至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