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伊始,万象更新。25首最经典元旦诗词,一起迎接2025年!
岁月如流矢,元旦悄来临。
珍视每岁之首日,仿若往昔皆可抛,万事皆有新契机。
于这辞旧迎新、生机萌动之时,且赏 25 首经典元旦古诗词,携手共赴 2025 年之约,同启新岁华章!

01
《元日》
——北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春节时的热闹场景,如爆竹声、屠苏酒、新桃符等,展现出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明快,富有感染力,成为描写春节的经典之作。
02
《田家元日》
——唐.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赏析:诗人从天文现象入手,引出新年的到来,接着描述自己虽已成年却未入仕途,仍心系农事,与农夫牧童一同劳作的情景,最后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展现了田园生活的质朴与宁静,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关切。
03
《元旦》
——唐. 成文斡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赏析: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元旦清晨,头戴星冠,手捧祝酒向皇帝祝寿的情景,随后看到镜中自己的两鬓白发,不禁感慨万千。而 “灯前偷失笑” 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在节日中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又有对生活的乐观豁达,饶有趣味。

04
《玉楼春・元日》
——北宋.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赏析:上阕从时间的流逝写起,莲花漏滴尽象征着旧年过去,接着描写清晨的寒冷和春柳的初绽,一寒一暖,对比鲜明,营造出新春将至的氛围。下阕通过佳人劝酒等场景,展现出节日的欢乐祥和,而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则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自然的亲近之感,词意委婉含蓄,情韵悠长。
05
《已酉元旦》
——南宋. 陆游
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
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赏析:诗歌描绘了元旦清晨雪融云开的景象,用语简洁却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清新明朗的画面。诗人呵笔写桃符、饮椒酒的细节,展现了节日的传统习俗和闲适氛围,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新年的期待,虽寥寥数语,却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
06
《甲午元旦》
——清.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赏析:这首诗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在甲午年元旦守岁的全过程,从白发守岁、剪烛饮酒,到分买春钱、听爆竹、换桃符,直至五更拜年,生动地展现了节日的欢乐和祥和。诗人虽已年老,但仍童心未泯,对新年充满热情,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喜庆氛围,同时也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新年的美好期许。

07
《元旦试笔》
——明. 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赏析:诗的开篇从天上风云变幻联想到朝廷的决策,虽有些许无奈,但随后笔锋一转,描绘了邻里间打酒欢娱、孩子吟诗颂岁的场景,充满了生活的乐趣。“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表达了诗人对新年的欣然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而结尾的江楼笛音和东溟月升,营造出一种悠远宁静的意境,使整首诗在欢乐中蕴含着淡淡的诗意与哲思。
08
《如梦令・元旦》
—— 毛泽东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赏析:这首词描绘了红军在元旦行军途中的情景,虽道路艰险,但 “风展红旗如画” 一句,展现出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气概,画面感极强,意境开阔,用词简洁有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鼓舞人心的力量。
09
《元旦》
——明. 区越
东风昨夜到,送喜入城来。
仗尔春阳力,千门万户开。
赏析: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东风送喜、春阳暖城的景象,寓意着新年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生机与希望,千门万户敞开迎接新年,表达了对新年的喜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10
《踏莎行・元旦》
——金 .王寂
爆竹庭前,树桃门右。
香汤浴罢,五更后。
高烧银烛,瑞烟喷金兽。
萱堂次第、了相为寿。
改岁宜新、应时纳祐。
从今诸事愿、胜如旧。
人生强健,喜一年入手。
休辞最后、饮酴酥酒。
赏析:词的上阕详细描绘了元旦清晨的节日场景,从爆竹声、树桃符、香汤沐浴到银烛高烧、瑞烟缭绕,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下阕则着重表达了对新年的祝愿,希望诸事胜旧,身体强健,同时也体现了家庭的和睦与温馨,整首词情感真挚,画面感强,生动地展现了古人过元旦的风俗和对新年的美好期许。
11
《元旦》
——宋. 何汝樵
腊尽寒犹厉,春来雪未乾,流年怜易失。
为客敢求安。故里屠苏酒,新年柏叶盘,嗟哉老兄弟,谁与共清欢。
赏析:诗人在元旦之际,感受到寒冬未尽、春雪未消,由此感叹时光易逝,自己漂泊在外难以安心。思念故乡的屠苏酒和柏叶盘,更怀念与老兄弟共度佳节的欢乐时光,如今却无人相伴,心中满是孤独与怅惘,通过对环境和心境的描写,抒发了浓浓的思乡念亲之情。
12
《戊子元旦四首其一》
——清. 程素绚
爆竹声惊一岁新,雪光如水水如银。
焚香却爱祥烟结,临镜轻施黛色匀。
厨下初添留客馔,堂前时见拜年人。
小姑出阁怜无伴,折取梅花当赏春。
赏析:诗歌从爆竹声起笔,描绘了元旦新年的热闹,雪光与祥烟相互映衬,营造出清冷而祥和的氛围。接着描写女子梳妆、厨房备饭、堂前拜年等场景,展现出家庭生活的温馨和节日的欢乐。最后以小姑折梅赏春的细节收尾,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淡淡的诗意和少女的情思,画面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13
《元旦》
——清. 施闰章
元旦初逢在帝乡,宵分不寐揽衣裳。
江关庾信思千里,岁月扬雄书一床。
送腊虚堂残柏酒,朝天瘦马愧鹓行。
怪来梅柳无消息,宫树青荧尽雪霜。
赏析:诗人在京城迎来元旦,却夜不能寐,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庾信、扬雄自比,表达了自己漂泊异乡、壮志未酬的心境。诗中 “送腊虚堂残柏酒,朝天瘦马愧鹓行” 一句,既有对岁月的喟叹,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无奈,而结尾通过描写宫树雪霜,进一步烘托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使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蕴丰富。
14
《元旦在鹤林偶作》
——南宋. 白玉蟾
东风吹鼓柳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赏析: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东风吹雪、春回大地的景象,“一夜挽回天下春”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春天到来的迅猛和强大生命力。“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语言清新活泼,意境开阔明朗。
15
《元旦》
——明. 谢五娘
春光曙色起新妆,鹦鹉杯传柏叶香。
逐伴女儿相劝酒,殷勤先奉小姑尝。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元旦清晨女子们梳妆打扮、互传柏叶酒的欢乐场景,展现了家庭中女性之间的和睦与温馨。“逐伴女儿相劝酒,殷勤先奉小姑尝” 一句,生动地刻画了少女们的活泼可爱和懂事孝顺,充满了生活气息,使读者仿佛能看到一幅古代女子欢庆元旦的生动画面,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

16
《寓中元旦》
——明. 陈繗
韶华本是一般天,不道天公也自偏。
世上有钱自有节,客中无酒亦无年。
数茎淡菜寻常饭,一枕轻风自在眠。
头发不梳冠不着,更无人到馆庭前。
赏析:诗人在元旦之际,感慨韶华对众人本应相同,但自己客居他乡,无酒无节,生活清苦,无人问津,与他人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诗中通过对自己简陋生活的描写,如淡菜饭、轻风眠、不梳头不戴冠等细节,抒发了内心的孤独、无奈和对世态炎凉的喟叹,情感真挚而深沉,令人动容。
17
《元会诗》
—— 曹植(三国魏)
初岁元祚,吉日维良。
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赏析:此诗开篇点明新年伊始,是个吉祥美好的日子,适合举办盛大的宴会,众人在高堂之上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元旦佳节。语言简洁质朴,虽短短四句,却营造出了一种庄重而欢乐的节日氛围,体现了当时人们对新年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古朴典雅的风格。
18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近代·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赏析:这首诗营造出欢快氛围,“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展现革命同志情谊与乐观精神。“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结合习俗与革命期盼。“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体现忠诚与奉献。尾联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在对比中表达对延安的祝福和对革命胜利的信念,全诗洋溢着浓厚革命情怀与家国担当。

19
《元日值雪》
——宋·孔武仲
东皇点缀一何工,飞下琪花顷刻中。
变尽楼台成夜月,不容车马竞春风。
崎岖广市黄泥污,冷淡群山彩日红。
野叟相逢应更喜,从来盈尺瑞年丰。
赏析:诗的开篇 “东皇点缀一何工,飞下琪花顷刻中”,以奇妙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雪比作 “琪花”,盛赞司春之神营造雪景的精巧技艺,瞬间展现出雪落人间的美妙景象,给人以惊艳之感。
“变尽楼台成夜月,不容车马竞春风”,进一步描绘出雪后世界的静谧与清冷,楼台在月光下的独特景致,以及雪阻止了车马的喧嚣,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暗示着自然之力对尘世的改变。
“崎岖广市黄泥污,冷淡群山彩日红”,则细腻地刻画了雪后城乡的不同画面,一污一红,色彩鲜明,展现出雪给大地带来的复杂多样的面貌,富有生活气息。
“野叟相逢应更喜,从来盈尺瑞年丰”,通过描写野叟对瑞雪的期待,体现了人们对丰收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使整首诗在雪景的描绘中融入了浓厚的人文情怀,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与情感,画面感十足且富有韵味。

20
《元旦舟中听潮》
——宋·谢翱
东望拜潮水,无家在客船。
一来仍一往,今日又今年。
有信从天外,缘声到枕边。
海门春树暖,吹浪起晴烟。
赏析:“东望拜潮水,无家在客船”,开篇便以直白而深沉的笔触,勾勒出诗人在元旦这一阖家团圆的时刻,漂泊于客船之上的孤独身影,对着潮水遥拜,传达出强烈的漂泊无依之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一来仍一往,今日又今年”,借助潮水的往复和时间的循环,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自身漂泊境遇的伤感,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相互交织。
“有信从天外,缘声到枕边”,诗人巧妙地将潮水声想象成来自远方的书信,在孤独寂寞中,这潮水声成为了他心灵的慰藉,为清冷的氛围增添了一丝空灵与温暖。
“海门春树暖,吹浪起晴烟”,描绘了远处海门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与诗人的漂泊之苦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出其内心的孤寂以及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诗人在元旦佳节的复杂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同身受。

21
《乙卯元旦》
——明·文征明
沧溟日日羽书传,华发萧萧节叙迁。
时不可追空逝水,老今如此况烽烟。
漫抛旧历开新历,却到衰年忆少年。
潦倒不妨诗笔在,晓窗和墨写新篇。
赏析:“沧溟日日羽书传,华发萧萧节叙迁”,起笔便描绘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每日都有来自海上的军事情报传递,而诗人自己也在岁月的流逝中头发变得稀疏,在新年之际,鲜明地展现出时代的沧桑与个人命运的变迁,流露出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忧虑。
“时不可追空逝水,老今如此况烽烟”,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无奈以及在衰老之年遭遇战乱的悲痛心境,这种对岁月与现实的双重感慨,使诗歌的情感愈发深沉凝重。“漫抛旧历开新历,却到衰年忆少年”,诗人在新年更换日历的瞬间,不禁回忆起年少时光,既有对往昔青春岁月的怀念,也有对当下衰老与困境的反思,体现了人生不同阶段的心境变化和对生命历程的深刻感悟。
“潦倒不妨诗笔在,晓窗和墨写新篇”,结尾处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尽管生活潦倒,但依然能够以笔为寄托,在新的一天书写新的篇章,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一丝希望,使整首诗在忧患之中蕴含着积极向上的力量,体现了诗人在艰难时世中的坚韧与豁达,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

22
《丁卯元日》
——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迓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赏析:“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诗人描绘了在新年之际,手持岁酒在庭院中祭拜祖先的场景,幼子的牵衣相伴给予了他在隐居生活中的温暖与慰藉,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且充满亲情的节日氛围,与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在乱世中对家庭的珍视以及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画面。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通过描述侍奉母亲有肉可食的欣慰和梦中出现象征吉祥的鱼的喜悦,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恩和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反映了传统社会中人们对家庭幸福、生活富足的追求,同时也从侧面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物质生活状况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钩帘欲迓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诗人准备钩起帘子迎接新燕筑巢,洗净砚台打算重新书写著作,这些细节展现了诗人对新年新生活的期待,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有所作为,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文化生活的热爱,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表现出诗人在新年伊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憧憬。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表明诗人与邻里之间相处和谐,完成与邻居的聚会后,没有世俗之事的打扰,进一步强化了整首诗所营造的宁静、闲适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自在与惬意,以及对简单、纯净生活的追求和享受。

23
《癸卯元旦》
——清·刘绎
天近城南气早温,风光又喜到蓬门。
酒堪介寿宜乡味,彩岂娱亲亦主恩。
堂上春晖皇锡福,人间首祚帝调元。
曾叨岁岁平安赐,长佩胸前祝至尊。
赏析:“天近城南气早温,风光又喜到蓬门”,开篇描绘了元旦时节城南温暖的气候和春光降临贫寒之家的景象,一个 “喜” 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新年到来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大自然恩赐的感恩之心,体现了诗人在平凡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全诗奠定了欢快的基调。
“酒堪介寿宜乡味,彩岂娱亲亦主恩”,诗人在新年饮酒庆祝,认为这酒不仅可以为长辈祝寿,还蕴含着家乡的味道;所使用的彩饰不仅能让亲人欢乐,也代表着君主的恩泽,巧妙地将家庭的温馨与对国家的感恩之情相结合,反映了传统儒家思想中家国一体的观念,体现了诗人在新年之际对家国的深深祝福和忠诚,使诗歌的情感内涵更加丰富深厚。
“堂上春晖皇锡福,人间首祚帝调元”,进一步强调了君主的恩泽如同春日阳光照耀家庭,而新年伊始皇帝主宰着万物的开端和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皇权的尊崇和对国家政治清明、繁荣昌盛的祈愿,使整首诗在家庭情感的基础上,上升到了对国家和君主的歌颂与祝愿,具有浓厚的封建时代的文化特色和政治色彩,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
“曾叨岁岁平安赐,长佩胸前祝至尊”,诗人回忆过去每年都受到皇帝赐予的平安祝福,心中充满感激,因此在新年佩戴着象征祝福的物品,向皇帝表达最崇高的祝愿,体现了诗人对皇权的敬畏和对国家稳定、平安的期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秩序和人们的行为规范,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封建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24
《丙戌元旦》
——清·彭孙贻
风吹软雾薄于茵,净拭街头一寸尘。
日月己随朝市换,儿童空问岁华新。
题门乱雀辞来客,掷卦三钱小远人。
垆炭尚温香正细,手抄诗卷间行真。
赏析:“瑞日瞳瞳正曙天,屠苏新酿出佳筵”,开篇描绘了元旦清晨阳光灿烂、温暖宜人的景象,新酿的屠苏酒摆上了丰盛的宴席,营造出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体现了诗人对新年的重视和庆祝,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享受和期待,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新年的欢乐气息。
“会宜花下浮三白,又在诗中过一年”,诗人在花下饮酒作乐,展现了文人的雅趣,同时也表达了在诗歌创作中度过时光的闲适与惬意,将节日的欢乐与文化艺术相结合,体现了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报国无谋唯助饷,生儿好学胜营田”,笔锋一转,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无奈,虽然自己没有治国安邦的良策,只能通过资助军饷来表达爱国之心,同时希望儿子勤奋好学,认为这比经营田产更为重要,体现了诗人在个人生活与国家责任之间的思考和选择,反映了传统文人的家国情怀和价值观念,使诗歌的情感内涵得到了升华,展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身闲最易光阴老,自笑光阴浪掷偏”,最后诗人感慨闲暇的时光容易让人衰老,而自己又常常虚度光阴,在自嘲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人生价值的反思,使整首诗在欢快的节日氛围中融入了对人生和家国的深沉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变化,让读者在欣赏节日欢乐的同时,也能对人生有更深刻的感悟。

25
《元旦花前小宴述怀》
——清·林占梅
瑞日瞳瞳正曙天,屠苏新酿出佳筵。
会宜花下浮三白,又在诗中过一年。
报国无谋唯助饷,生儿好学胜营田。
身闲最易光阴老,自笑光阴浪掷偏。
赏析:“瑞日瞳瞳正曙天,屠苏新酿出佳筵”,开篇描绘了元旦清晨阳光灿烂、温暖宜人的景象,新酿的屠苏酒摆上了丰盛的宴席,营造出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体现了诗人对新年的重视和庆祝,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享受和期待,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新年的欢乐气息。
“会宜花下浮三白,又在诗中过一年”,诗人在花下饮酒作乐,展现了文人的雅趣,同时也表达了在诗歌创作中度过时光的闲适与惬意,将节日的欢乐与文化艺术相结合,体现了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报国无谋唯助饷,生儿好学胜营田”,笔锋一转,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无奈,虽然自己没有治国安邦的良策,只能通过资助军饷来表达爱国之心,同时希望儿子勤奋好学,认为这比经营田产更为重要,体现了诗人在个人生活与国家责任之间的思考和选择,反映了传统文人的家国情怀和价值观念,使诗歌的情感内涵得到了升华,展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身闲最易光阴老,自笑光阴浪掷偏”,最后诗人感慨闲暇的时光容易让人衰老,而自己又常常虚度光阴,在自嘲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人生价值的反思,使整首诗在欢快的节日氛围中融入了对人生和家国的深沉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变化,让读者在欣赏节日欢乐的同时,也能对人生有更深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