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运河的前世今生
文/王密
台儿庄,雾一样的城市,半山含梦,抖落一簇簇春色。台儿庄,水一样的城市,云涛拍岸,溅起一粒粒珍珠。船行大运河上,忘却了躁动与疲倦。
三月的暖风夹着桃花香味沁入心脾,直叫人沉沦欲醉。仿佛是谪自青霄的仙子,又似远古走来的美人,笑语摇曳,流眄含情。啊,这就是传说中的台儿庄吗?不见了古战场上的硝烟烈火,有的只是说不尽的安乐太平。
这运河水从何而来,又要流向哪里去?北魏时代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给了我们答案。《水经·沭水注》云:“柤水出于楚之柤地……京相璠曰:‘宋地,今彭城偪阳县,西北有柤水沟,去偪阳八十里。’东南流,经傅阳县故城东北……柤水又东南,乱于沂而注于沭,谓之柤口。”
台儿庄运河的前身是柤水,主源是发源于圣土山(属薛城区)东麓的周营沙河,自西向东先后接纳阴平河(今称阴平沙河)、漷河(今称龙河)、沿河(今称四支沟)、龙王河(今称峄城沙河分洪道)、岔河(环承河)、承水(今称峄城沙河)、于沟河(上游为今于沟河,下游为今支流河)、茅茨河(今称小阁河)、桃花河(今称陶沟河)、运女河、泇水(今称泇河)、武河等河流,在今宿豫区侍岭镇朱岭村之口头一带注入沭水。
汉唐间,在柤水中游徐国故地置武原县,其境内河段又称“武原水”。
北宋时,柤水成为利国铁矿外运的专用河道,俗称运铁河。铜山县利国镇自古就盛产铁矿。西汉时期开始在此采矿冶铁,并设立铁官。唐朝时定名为“秋丘冶”。
北宋时代,开始了以煤代木的燃料革命之后,黄河流域的铁冶业免于既倒,秋丘冶也一跃成为全国四大炼铁基地之一,并改称利国监,意在利国利民,专司采矿冶铁,锻造兵器。
传说宋将狄青在利国锻造盔甲时,为了将利国铁矿石输送出去,便开挖了一条通往泗水的石龙河,时称运铁沟,又称运铁河。运铁沟取自马刨泉水。该泉发源于柳泉镇东官路村,北经利国,复西流至夹沟入漕,全长十余里。
《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九》云:“盘马山,(徐)州东北九十里……宋置利国监于山下。其阳有运铁河,元人建利国监桥于其上。又有铜山,在州东北八十里,旧尝产铜也”,复曰:“(徐)州东北九十里有运铁河,宋所凿也”,即此。
待到苏轼经营徐州时,重修运铁路,打破地区封锁,疏通矿石和生铁销路。他可能主持修筑了自利国向东通往柤水的道路,借柤水河道运输铁矿石,是有承县“运铁河”。为了区别于狄青所开之运铁沟(运铁河),并说明承县运铁河在利国铁矿石的水运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故又称承县运铁河为中心沟。
对此,《兖州府志·山水志》云:“彭河,一名中心沟,在县东南五十里巨梁桥下,源出白茅山之玉华泉,东受众水流为彭河。又东汇承水入泇,即土人所谓运铁河也。”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为排泄因黄河决口而导致的积水,工部尚书舒应龙又开凿了沟通南阳新河与彭河的韩庄支渠。
韩庄支渠又称韩庄新河,开工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正月十日,告成于同年五月十六日,上起韩庄,下至万家庄,全长40里,其中巨梁桥至万家庄10里河段利用彭河河道。
韩庄新河河身窄浅,不能行船。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工部尚书、总理河道刘东星奉旨开泇,开通上起沛县西柳庄下至宿迁董家口的330里运道,但因窄浅仅通行轻小粮船三二十只。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四月,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李化龙主持重修泇河,上游从韩庄经郗山通沛县李家港,接南阳新河;下游从王市取直达纪家集南,由直河口入黄河。八月,李化龙另辟张村集至田家口长31里的河段。
重修后的泇河全长260里,当年漕船由泇行者至十之七。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底,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曹时聘主持完成开泇扫尾工程。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诏令北上漕船悉行泇河,回空南下仍走徐邳运道。
开泇时,李化龙在台儿庄南运河上兴建了台庄船闸,在船闸南沿河兴建了台庄公馆。万历三十四年(1604年),基于泇河防御、维护和管理的需要,工部右侍郎、河道总督曹时聘奏请在泇河沿线置邮驿、设兵巡、增河官、立公署。
次年,台庄始设驻巡检和闸官,开始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崇祯十二年(1639年),扬州兵备道在邳州黄林庄(今属台儿庄区邳庄镇)树运河防务碑一通,始载“台儿庄”一称。
漕运改道经过台儿庄,带动了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跃成为镇守鲁南、拱卫徐州的战略要地和汇通南北、商贾辐辏的水旱码头。同时,南北文化也在此碰撞、交融,形成了色彩斑斓的运河民俗风情。清顺治四年(1647年),开筑台庄城,后逐发展成为“徐兖间一都会”,“富于县数倍”,俗称“天下第一庄”。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复开辟伊河(今称伊家河),与泇河并流。清末,两河日益败坏。1958年,始修韩庄至台儿庄段泇河,定名为韩庄运河。因主要流经台儿庄区境内,俗称“台儿庄运河”。2014年6月,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成功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27条遗产河段之一。
近年来,为进一步传承弘扬运河文化精粹,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枣庄市实施了台儿庄运河古城恢复建设工程,再现了台儿庄当年“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
2025年,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台儿庄区又先后启动了运河景观大道、“运河印象”文旅小镇、京台高速台儿庄大运河服务区暨大运河文旅小镇综合体等建设项目,助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迈上新征程。
台儿庄因河而兴,亦出落得如此妩媚多情。当初苏大学士也曾啸咏“大江东去”(台儿庄运河也是东流之水),自顾之余竟留给后人无尽的福祉:南有苏堤,北有彭河。苏堤成就了西子湖的绝代妖娆,彭河成就了台儿庄的无尽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