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黄河改道江苏入海规划 万吨大船直达河南 山东渤海不再缩小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在过去的几百万年里,黄河北到海河、南到长江,在黄淮海大地上肆无忌惮的流淌。
塑造了从海河到长江上千公里长的广阔平原。
这成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没有人类的历史上,黄河可以想怎么流就怎么流,但是人类的农业时代承受不了黄河的频繁变换河道。
于是开始了治理黄河的几千年历史。
到了近现代,工业时代开启,黄河就更不能撒欢乱跑了,被严格的管控起来。
黄河下游河道变化
1855年黄河最后一次大大改道。从之前的从山东、安徽、江苏交界地带流过,夺淮河水道在江苏省境内入黄海。咸丰五年夏,黄河流域大范围降特大暴雨,导致黄河水位短时间内暴涨,从开封兰阳县(今开封市兰考县)铜瓦厢决口北流,夺大清河后从山东利津县入渤海。
也就是今天黄河下游入海的格局。
但是这一百多年的从山东入渤海的时间里,对渤海的塑造作用极大。
渤海平均水深很浅,只有不足20米,山东河北天津交界一带更是水浅,渤海面积7.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完全内海,但是渤海对周边的气候、海运影响巨大。
因为黄河巨大的泥沙冲击作用,大量泥沙进入渤海,使得渤海湾被迅速淤积,对周边地理环境、气候带来深刻影响。
我国对于渤海有完全的主权,黄河注入渤海,形成冲积平原,使渤海面积逐步变小,海洋对于气候调节跟大陆是无法比拟的,若渤海被填平,严重影响华北的气候环境,如果江苏入海,冲积陆地向公海不断扩张,苏北沼泽盐碱化得以解决。
黄河三角洲持续扩张,吃掉了半个渤海湾
唐朝时渤海湾地图
因此,把黄河从山东入海改为从老河道江苏入海逐渐成为一个广泛讨论的公共议题。
今天我们也来探讨一下黄河改道江苏入海的可行性。
一、黄河改道的工程可行性分析
黄河改道怎么改是关键。
首先,从兰考以南,黄河有旧河道,这为黄河改造提供了物理空间基础。
将会大幅减少河道开挖带来的搬迁、安置、桥梁等基础设施的投入。
黄河故道的存在,意味着黄河新航道开挖不需要大量开挖山体、河道高低差调度等巨量问题,按图索骥,容易得多。
同时,江苏境内河网密布,淮河接纳众多河流,但是因为地势平坦,水流不畅,因此建国之后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河网开挖和疏海通道建设。
骆马湖下游的新沂河,洪泽湖下游的淮河入海段都是大规模人工建设的成果。
黄河从兰考建设分水闸,沿黄河故道、骆马湖、新沂河入海是最好的线路。
从兰考到新沂河出海口长度约500公里,既有河道基本贯穿,整体地势平坦,有路可依,拓宽挖深即可。
唐朝时江苏一带的沿海地图
二、渤海停止缩小 江苏开始扩张
整个江苏地势平坦,都是黄河的冲积平原。
对比之前地图,江苏一直是向海洋扩张。
但是近一百年,因为没有黄河入海泥沙,江苏海岸线萎缩,盐碱化严重。
如果黄河从江苏入海,泥沙随之而来。
没有了泥沙,渤海湾不再缩小,江苏开始扩张。
我国地理格局重新被塑造。
国土面积开始良性扩张。
三、分流河道保证山东用水
黄河对山东最大的意义就是水源。
黄河流经山东,给沿途地下水带来补给,同时用水指标解决沿途工农业用水。
黄河开挖新河道并不是老河道废弃,而是合理调度是资源分配。
依旧要保证黄河老河道沿途的水源补给。
同时,黄河新河道地势低,会接纳整个淮河流域水量,下游不存在水量不足问题,不过是河道共用。
四、万吨大船直达河南
我国最富裕的地方都是沿海沿江地区。
便利的海运河运是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河南地处中原,没有出海口。
新黄河河道顺地势而建,要大开挖,至少十米以上水深主航道,因为淮河流域水网密布,地下水丰富,不存在补水问题。
因此新黄河通航能力绝对是高等级的。
挖砂船从江苏挖出一个海港和通航航道,顺着河道一直挖到兰考旧黄河分离口。
因为地势平坦不用建设船闸,丰富的既有河流和地下补水保证通航。
真的是河南立刻变成沿海省份。
对于郑州可以借机比肩武汉、南京。
河南崛起指日可待。